您的位置:首页 > 红色摇篮 > 井冈山故事>>正文

黄洋界保卫战
发布日期:2010-04-06 00:00:00   字体:[大]  [中]  [小]

  黄洋界保卫战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这是毛泽东在《西江月·井冈山》词中描写黄洋界保卫战情景的诗句。

  黄洋界保卫战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次战斗。黄洋界位于井冈山北面,海拔1300多米,雄峰耸立,陡不可攀,是井冈山的险要哨口之一。

  1928年8月,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去湘南,毛泽东率领一部分红军去桂东迎接红四军主力,井冈山只留少量部队,造成井冈山红军兵力空虚。湘赣两省的敌人乘我军主力未归之际,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第二次“围剿”。8月30日上午,湘敌第八军第一师在赣敌一部的策应下,向井冈山上黄洋界阵地发起猛烈进攻。守卫在黄洋界的我军第三十一团第一营一部在党代表何挺颖率领下,借助赤卫队和群众的支持,凭踞黄洋界居高临下的险要地形与敌人展开激战。由于受地形的限制,敌人兵力只能呈鱼贯队形,一个一个地往上爬,每个兵力又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就无法射击。所以敌人虽然有一个师的兵力,但用在火线上的最多只能是一个营的兵力。红军以一连一个排布置在最前沿,另外两个排隐蔽在侧后,等待时机出击敌人。三连则在后边休息,准备替换一连指战员。当时由于缺少枪支弹药,每个战士只有三五发子弹,为了节省子弹,敌人距离远时不开枪,到有效射程内再突然开火。就这样我军从早晨打到下午,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下午四点左右,正当敌人重新组织进攻时,战士们把从南昌起义后带到井冈山仅有的一门迫击炮抬来,向敌人发射了三发炮弹,其中一颗正落在敌人指挥阵地上。敌人听到炮声,以为红军主力部队回到了井冈山,不敢再战,利用傍晚云雾弥漫的机会,逃之夭夭了。这次战斗共打死打伤敌军二百多人。

  黄洋界保卫战,胜利地保卫了井冈山战略基地,为红四军主力返回,打破敌人第二次“围剿”,恢复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补充一下 营长陈毅安功劳非常大在这个战役中。

  红色之旅(八)共和国第九烈士陈毅安与黄洋界保卫战

  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共牺牲了一万五千多位烈士,其中有许多烈士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

  在井冈山中国红军第四军黄洋界哨口营房旧址旁,有一个纪念馆,是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主办的《共和国第九烈士——陈毅安生平展》。

  陈毅安,被誉为共和国第九烈士。他早年投身革命,驰骋疆场,并转战井冈山,指挥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绩,后来在攻打长沙的战斗中牺牲。陈毅安烈士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他对革命坚守不移的理想信念,对妻子李志强之间真挚的革命爱情,以及他那勇于牺牲的崇高品质,无不令人敬佩。陈毅安烈士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的英名永载史册,光照千秋。

  黄洋界,是井冈山著名的五大哨口之一,至今还保留着红军当年作战的哨口工事、营房和战壕。1928年8月30日黄洋界保卫战——革命战争的奇观就发生在这里。陈毅安等当年指挥了这场战斗。

  当年,守山红军不足一营,凭险抵抗,英勇奋战,击退了敌人四个团的进攻。更为奇妙的是,当时,红军仅一门迫击炮和三发炮弹,因两发受潮末打响,第三发却落在敌人指挥所爆炸,吓得敌人以为红军大队回来了,连夜逃跑,创下了革命战争史上的奇迹。毛泽东同志在回井冈山途中,欣闻黄洋界大捷,兴奋难眠,挥笔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词《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霄遁。

none